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化,2021 CSGCT开启国内创新药变革之路!
面对这一机遇,医麦客携手赛默飞以全球视野聚集行业先锋人物,从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创新技术、市场发展趋势、监管审评法规、基因修饰产品的安全性、基因药物的创新生产工艺、实体瘤和罕见病的临床治疗现状等多个行业视角展开为期两天的头脑风暴。2021 CSGCT 基因与细胞治疗峰会也被朋友圈刷屏,更是收获了上千行业盛赞。这场让朋友圈刷屏的大会,同时也加速了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到商业化。
2021 CSGCT
精彩现场
CSGCT
新药研发犹如一场漫漫长征
新药研发犹如一场漫漫长征,如何立项研发有真正临床与市场价值的新药,从同质化研发中脱颖而出,并加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上市,这是所有药企和新药开发机构共同面临的课题。
应对这一巨大挑战需要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深谙临床需求,掌握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并跟紧不断更新的cGMP生产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创新技术优化新药研发流程会是致胜的关键。
赛默飞着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从工艺开发、产品放行到质量控制领域,在峰会现场发布的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推出的解决方案,以及14种新品,将进一步助力细胞与基因疗法实现快速、安全、高质量的开发及商业化。
CSGCT
CAR-T细胞疗法下一步打算往哪走?
CAR-T产品目前在靶向CD19和BCMA的血液瘤治疗方向已经获得了十足进展。同时,这条赛道依然有许多正在前进的有力竞争者,正处于临床阶段的转化探索,在已有的经验上不断探索。
为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多走到临床阶段的CAR-T领域玩家选择了什么方向?
➤ 血液瘤治疗
通用型CAR-T产品作为创新突破的风口之一,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国内许多治疗血液瘤的通用型CAR-T疗法以靶向CD7疗法为主,或能克服CAR-T细胞互相杀伤、对正常T细胞杀伤、肿瘤性T细胞污染等问题,通用型CD7 CAR-T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这一靶点同时也是淋巴瘤的理想治疗靶点,具有独特的安全性保障,并与CD19、BCMA靶点形成差异化格局,亟待突破技术挑战。
双靶点也是克服CAR-T疗法目前靶点集中、覆盖肿瘤类型窄等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同时,联合疗法也在考虑范围之内。目前较为常见的是CAR-T疗法与溶瘤病毒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瘤,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类常规二线疗法与双靶点CAR-T联用的高完全缓解率和低复发率的积极数据,也提示了克服抗原异质性问题在CAR-T疗法中的重要性。
同时,已有所成的CD19和BCMA CAR-T疗法目前已经打响了用于二线治疗的“第一枪”,成为该领域新的临床突破方向,意在取代目前传统的高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
可见,对于复发性/难治性血液瘤而言,CAR-T疗法依然在不断尝试各种突破方向,积极与现有的一二线疗法做横向比较,不仅是为产品本身开拓新的市场,也能够切实针对患者未满足需求进行改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疗效才是最终的价值取向。
➤ 实体瘤治疗
CAR-T治疗实体瘤的困境包括缺乏有效靶点、干扰T细胞转运和浸润、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等。虽然在攻克实体瘤的领域,炙手可热的还有TIL、TCR-T、CAR-M、NK/CAR-NK等具有独特优势的疗法,但开发过程中还需面对其他挑战。
例如TCR-T开发同样受到肿瘤特异性抗原数量的限制、脱靶效应、克隆更困难,在筛选阶段需要更高效的转导效率;iPSC分化为NK细胞和诱导分化过程中有许多重要影响因素的处理尚需继续摸索,iPSC大量扩增考验生产工艺,NK细胞改造和培养条件也尚不成熟,易形成技术壁垒;
对CAR-T而言,即使已有可借鉴的经验,在整体风险控制过程中依然在工艺、产品质量、无菌性、物料生产登记、病毒外源因子等临床生产的关键点上,需要一套管理可控、流程合理、标准严格的实施方案。
因此,各大药企在CAR-T现阶段的推进必须在考虑到CMC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合适的专业细胞生产培养设备和工艺。赛默飞在峰会现场推出的三款方案之一“细胞治疗系统 CTS (Cell Therapy Systems) ”整体解决方案,即能针对细胞治疗领域封闭式、模块化的需求,提出一系列产品组合供用户筛选,以更灵活地打造包括通用CAR-T、CAR-NK、TCR-T等创新疗法的生产工艺。
CSGCT
热门适应症下的基因治疗,产业化创新发展如何?
目前,眼科疾病和罕见病是AAV基因治疗药物围绕的热门适应症之二,目前已获批上市的三款AAV基因治疗药物均包含在内。基于其免疫豁免特性,眼科疾病相对免疫原性问题较低,因此广受关注。但2021年眼科2/3期数款基因治疗产品临床受阻,仍说明疾病特征的研究对基因疗法产业化的基础重要性。
而罕见病领域虽然目前有血友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这样的“不罕见的罕见病”,但已知的遗传疾病超过6000种,全球约3亿人口患有遗传性罕见病,依然有广泛的患者未满足需求待解决。因此,如何在成本降低的需求下,高效、合理地拓展基因疗法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开发的覆盖范围,是患者群体和研发药企共同关注的方向。
同时,在如火如荼追赶市场转化的道路上,基因治疗行业持续面对着衣壳安全性和核心工艺革新的挑战。不论何种适应症,AAV基因疗法依然面对着靶向性不足、免疫原性、包装上限、生产成本高、持久性低、潜在致癌性等痛点。
其中,对于天然中和抗体干扰带来的免疫原性问题,AAV衣壳的筛选就显得极其重要,其中包括自然发现、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定向进化和人工智能,后两者结合可以推动AAV更好地适用于基因治疗。
此外,AAV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着眼点也包括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改进。例如,目前下游纯化规模和有效率有限,使其病毒载体依然面临产能短缺问题。三质粒系统生产AAV涉及质粒、细胞、转染试剂、血清残留等相关影响因素,对此类生物活性杂质的质控仍需革新技术体系,以提高临床转化的成功率。
因此,AAV的生产与质量控制(QC)需要协同解决的优化方案。赛默飞生物工艺设计中心总监 马骏主持的圆桌对话即以《如何解决基因治疗药物的安全性与核心工艺》为题,同时展示了赛默飞针对AAV载体生产更具针对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全面覆盖质粒生产与纯化、AAV载体生产和纯化环节。
CSGCT
临床到监管,产业商业化的未来如何把控方向?
细胞与基因疗法虽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今年,我国将有2-3款基因治疗产品将报FDA,但是监管永远落后于创新,我们需要更科学的监管来推动创新。在监管机构释放的大方向信号下,研发药企、CDMO和供应链的商业化核心需求均包括生产符合未来高级质量标准的产品。
例如,临床试验阶段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覆盖时长越来越全面。模式化CRS管理逐渐进入临床试验的流程化体现,全程管理也更为常见,使该阶段的数据收集、监控和患者关怀能够更具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从临床试验设计的源头,CMC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实现基因治疗产品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质控方案制定,同时还能把控整个细胞或基因治疗产品生产工艺的需求,为候选产品的顺利申报提供指导性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建立可调控、可检测、可组合的灵活工艺流程,不仅能便捷读取和统计数据,还要能灵活适应不断迭代和成熟的质控方法,同时覆盖不同类型基因治疗产品的不同生产流程之间存在的衔接安全性问题。
由此,赛默飞提供了一系列酸水平、蛋白质水平以及细胞水平的在线分析及质控分析工具,能够应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技术和治疗药物类型,包括荧光定量PCR、酶标仪、自动细胞计数仪、流式细胞仪等仪器,以及各类检测试剂盒,帮助用户快速打造从鉴定、纯度分析,到药效评估,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全套质控分析解决方案。
CSGCT
小结
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目前已经驶在了从萌芽期到商业化阶段的“快车道”上,因此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走向规范化、成熟化,随着技术进步持续提高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研发者和投资者们都需要在实践和分享中把握好痛点,选择紧贴需求的工艺技术,开拓创新,以完成从生产制备到成功商业化的“临门一脚”。